11选5技巧稳赚公式

新闻动态
西安银行终于迎新董秘!上一任董事长董秘九个月引发争议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4:19    点击次数:131

西安银行最近出了一件“让人一言难尽”的事情。董事长梁邦海一个人扛了三个职位整整九个月,终于等来了新任董秘魏海燕。更有意思的是,去年三季度财报还出了个“乌龙”,让人看了直摇头。事情一波接一波,搞得投资者忧心忡忡,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。

先来说说董事长一个人挑三份担子的事。2024年4月29日,西安银行的董事会秘书石小云突然辞职,理由是“工作调整”。董秘这个角色可不一般,上市公司里它可是个关键岗位,负责董事会事务、信息披露、投资者关系等一堆重要的事。换句话说,这个位置不能空,可石小云辞职后,这个空缺居然整整拖了九个月。

空缺期间,董事长梁邦海直接“顶上”了董秘的活儿。当时他不仅是董事长,还兼着行长的职务,等于一个人管着银行的运营、决策,还要兼顾董秘的工作。三份工压在一个人身上,换谁也得累得够呛。后来到了2024年7月15日,陕西金融监管局批了他当董事长的资格,他才辞掉了行长职务。不过新行长还没上任,他又得继续代理行长的活儿。

总之,名义上减了点担子,实际上还是得忙三个人的事。

再来说说那份“让人看不懂”的三季度财报。2024年10月31日,西安银行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报告,结果一看,数据直接让投资者疑惑到“怀疑人生”。财报里有一项“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”,2024年上半年这笔金额是5.87亿元,但到了三季度末,居然变成了5.56亿元,少了3127万元。按道理说,这个数字应该是逐步增长的,毕竟员工工资是越发越多,哪有越发越少的道理?更夸张的是,整个三季度的员工现金支出比去年同期少了36%。

这下外界直接质疑:难道员工还“倒贴”了3000万给公司?

质疑声一出,西安银行赶紧查问题,结果发现是财报里数据放错了。他们把“支付给职工的现金”这笔钱错放到了“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”里。银行随后发了道歉公告,承认是财务审核不严,给大家添麻烦了。这事一出,投资者心里肯定是扎了根刺,毕竟财报是上市公司对外展示的“成绩单”,连数据都能搞错,影响可不小。

事情还没平息多久,2024年12月27日,主管财务的副行长黄长松辞职了。理由是“工作变动”,但大家都在猜测,这跟三季度财报的“乌龙”事件脱不了干系。毕竟他是管财务的,出事了不找他背锅还能找谁?

到了2025年1月24日,终于有了个好消息——西安银行宣布新任董秘的人选,魏海燕。这位新董秘的履历看起来还挺靠谱,出生于1975年,研究生学历,还拿了会计师、经济师等一堆资格证。她在西安银行内部干过不少职位,比如团委书记、党委办公室主任,对内部事务比较熟悉。这次接任董秘,她还得先参加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培训,等陕西金融监管局核准后才能正式上任。

一波三折,终于把董秘的位置填上了。不过新董秘能不能稳住局面,还得看她上任后的表现。毕竟,西安银行这一年来的风波可真不少,财报乌龙、副行长辞职,这些事都让公司显得不太稳定。

截至目前,魏海燕已经开始准备上岗所需的培训和审批流程,预计很快就能正式到位。而梁邦海终于可以卸下董秘的担子,专注于董事长的工作。不过,对于2024年三季度财报出错的影响,西安银行还需要花时间去修复投资者的信任。毕竟,财报是上市公司的“门面”,出错一次就很难再让人完全放心。

另外,副行长黄长松辞职后,这个关键岗位也需要尽快找到合适的人选。银行高层频繁变动,对外界来说并不是好消息。新的董秘和未来的新副行长将如何扭转局势,成了接下来大家关注的重点。

从这件事里能看出两个问题:第一,西安银行的管理层显然存在一些混乱。董秘的空缺拖了九个月,财报审核还出了低级错误,这说明高层在管理上有些力不从心。第二,财务问题是上市公司的命脉,财报出错不仅损害了企业形象,还可能影响投资者的信心。作为一家上市银行,这种错误本不该出现。

不过,能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纠正,算是还有点诚意。接下来的关键是,新任董秘魏海燕能否带来一些改变,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。

【网友热议】

这件事一经报道,网友们的评论区就炸开了锅。

林阿姨说:“一个董事长干三个人的活,真是累成了‘人类高质量打工人’。这敬业精神让我差点想去西安银行办张存折。”

王大爷接话:“存什么钱?财报都能弄错,万一哪天存的钱也‘搞错了’,岂不是哭都没地儿哭?”

张女士吐槽:“上市公司连财报都审不好,这审核团队是闭着眼做的吗?”

刘先生幽默道:“找到董秘花了九个月,这效率可以媲美怀胎生个娃了。”

赵老师认真分析:“新董秘履历倒是不错,但她能不能扛住压力,还得看她上任后的表现。”

郝小姐担忧:“财报出了问题,副行长立马辞职。这锅甩得也太快了吧,真是‘背锅侠’本侠。”

大家对这件事的讨论五花八门,有调侃的,有担忧的,也有认真分析的。不过不管怎样,这一波操作确实让西安银行狠狠地刷了一次存在感。

财报是上市公司的“脸面”,出了错就是砸自己的牌子。要不怎么说,细节决定成败呢?这次西安银行总算把董秘的位置补上了,但未来会不会再出“幺蛾子”,还真不好说。能不能吸取教训,靠的是行动,而不是嘴上说说。

这一系列风波背后,西安银行的管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?一个上市银行,连核心岗位的人事安排都能拖这么久,财报审核还能出错,这种“低级失误”到底是偶然,还是管理混乱的结果?新任董秘魏海燕能不能镇住场子,给公司重新带来稳定?投资者又会不会因为这些问题对银行失去信心?

大家怎么看?欢迎留言讨论。